“你这孩子怎如此固执。”
“呵呵,姐夫别气,阿姐来了。”
小明指向秋娘,秋娘也不靠近,直接便道:“小明你是铁了心要学医?”
“阿姐你要体谅我,师傅对我寄予厚望,我不想让他老人家失望。
阿姐,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你别操心我,你顾好自己和姐夫便好。”
秋娘沉着脸挥手打断他,微怒道:“你别给我说这些了,是不是下午回镇上?”
“恩,呵呵。”
秋娘无奈的呼气,叮嘱道:“待会过了午饭,我给你弄些好吃的带回去,昨日收了不少礼,布匹为多,我过阵子给你做好衣裳送去。
天冷了,你在药堂跑来跑去记得穿厚点。”
“恩恩,阿姐真好。
那阿姐我去找小虎子玩了。”
“去吧。”
等弟弟一走,秋娘便垮下脸,郁卒道:“他现在完全不听我的话……”
孙璟瑜赶忙安慰:“证明他长大了啊,你别太操心,他是个有主意的。”
“希望如此……哎。
对了,上午那些亲戚们可是和你说田地的事?”
孙璟瑜点头微笑:“还是娘子聪明,一猜就对。”
秋娘闻言脸色发红,低声嗔怪:“瞎喊什么。”
“我哪里瞎喊了?”
“去,谁跟你说这个,田地的事你怎么处理,全收了?”
“是啊,都是亲戚,既然他们愿意相信我,我也不会推拒门外,就如爹所说,人家当初愿意接济我们,就是冲着省下赋税而来。”
孙璟瑜说的直白,秋娘听了亦是点头,乡里人好不容易出个举人,能‘利用’的自然要‘利用’,一荣俱荣,一个中举,亲戚就是沾光来着。
好不容易熬到孙璟瑜出头,秋娘是再不想下地做农活了,若能享清福,谁不乐意每日山珍海味赏花养鱼。
秋娘坦言道:“日后公婆就不用下地了,劳苦一辈子总算可以歇息了。”
“是啊。”
孙璟瑜叹息,心中感慨万千,记得一并去惠州赴考的同窗中亦有父母前去送行,但其中唯有自己父母最是老迈,实际年纪却相差无几,只是过得日子不一样,岁月留下的痕迹也相去甚远。
“璟瑜,我估摸村里有不少人家也想投靠咱们。”
秋娘提醒的事正是孙璟瑜猜想的事,虽然目前为止村里人还未出声,但从昨日收的礼就能料到有哪几家。
孙璟瑜微微蹙眉,略微沉吟半晌才回道:“村里人想投靠我无话可说,只要爹娘觉得靠得住,咱们就收,爹娘不愿意的,就拒之门外。
契书我上午写了一份,等我上京去,家里这些事得你管,你照着我写的来就成,契书一定得做好,别让人胡弄爹娘不识字。”
秋娘本是心情轻松,听这话立即郁卒起来,孙璟瑜上京赴考可和去惠州不同,来回随便一磨蹭少则几月多则半年光景。
路途遥远,怎叫人不担心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