】
【总结:难得一见的藩王造反成功选手,朱元璋看在他的成就的份儿上也得原谅他抢了他侄子的皇位,牛逼。
】
朱棣挠头,“我那么厉害的吗?”
旁边正在打闹的其他兄弟对视一眼,立刻转移目标换人群殴。
你丫的有本事造反还眼睁睁看着兄弟们遭罪,是亲兄弟吗?
沐青:???
你们打架的理由是不是不太对?
但是再一想这群臭小子平时是什么德性,因为这事儿打起来也不奇怪。
朱标无视闹成一团的弟弟们,自己给自己倒杯酒压压惊,“还好还好,幸好四弟靠得住,不然我儿子可能真把爹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出去了。”
神仙寥寥几句说的简单,里面透露出来的消息可不简单。
什么叫被读书人给忽悠瘸了?不就是文人掌控朝堂甚至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吗!
文人有傲骨,但不是每个文人都有傲骨,要是朝堂真的成了读书人的一言堂,看看前头宋朝是什么情况就知道了。
大明的江山是一刀一剑打下来的,蒙古人北逃不代表他们不会添乱,南边西边甚至海上都不能掉以轻心,真要把武力给废了,中原十有八九又会成为待宰的羔羊。
身为皇帝没有主见是大忌,宁肯乾纲独断也决不能是个耳根子软的人。
很不巧,只从神仙说的那几句中他就能推出来他儿子是什么人。
幸好他现在的儿子都被教导的不错,就算他没等到继位就中道崩殂也不怕。
嗨呀,再喝口酒压压惊。
【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,永乐大帝长子,母为徐达之女仁孝文皇后,年号洪熙。
】
【朱高炽在洪武二十八年被立为燕王世子,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期间,朱高炽和徐后留在北平守城,以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之众,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。
】
【永乐年间,朱棣数次北征,朱高炽皆留守监国,其弟朱高煦、朱高燧得宠于朱棣,朱棣一度有更换太子之意,后来发现朱高煦、朱高燧串通宦官图谋不轨才作罢。
】
【永乐二十二年,朱高炽即位,在位期间息兵养民修整武备,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,为“仁宣之治”
打下基础。
】
【洪熙元年,朱高炽病逝,享年四十八岁,庙号仁宗,葬于献陵。
】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