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网

探讨儿子婚事羊毛线公主阿寿婚事(第2页)

言娘一锤定音,定下给儿子找媳妇儿的基调。

奉天这边靠北,每年寒冷的时间长。

下雪天也比其他地方来的早。

言娘发现,林老爷每次要下雪的时候都情绪低落,下雪后又忙起来。

稍微一打听,就知道,下雪对于富贵人家来说可能意味着踏雪寻梅,围炉炙鹿。

而对穷困的老百姓尝尝意味着房屋被积雪压塌,流离失所,甚至人被冻死冻伤。

言娘叹息,自古以来都是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
这个时代保暖的有棉花,但对东北这边动辄零下几十度的天气,似乎还不够。

记得后世对东北的印象是过冬得有皮衣。

然而这个时代,一件羊皮大衣都得几两银子。

不说老百姓,皮衣对小福之家都很难得。

言娘自己前世小时候是在黄河边长大的,记得那时候的冬天,屋檐下的冰凌都能拖一两米,小孩子不怕冻,会掰了当成冰糕伸舌头舔一舔。

不过,后来长大了,似乎冬天没那么冷了,再没见过那么长的冰凌。

小时候的棉衣里,妈妈还会给套上一身毛衣毛裤。

形成秋衣、毛衣、棉衣三层,这样几层衣服紧紧的包裹在身上,暖暖的。

再大几岁,有了羽绒服,才穿的少了。

对啊,毛衣,羽绒服。

材质都是比较廉价的东西,老百姓能用得上。

言娘细思羊毛制成毛线具体怎么做。

首先,羊毛上面肯定有油脂,需要去除。

言娘知道古人有鞣制皮革的技术,那么去羊毛上的油脂的法子大概异曲同工。

说到这儿,言娘想起小时候三国演义,对诸葛亮不离手的羽毛扇很感兴趣。

而他的羽毛扇和家里养的大鹅的翅膀很像。

于是杀鹅的时候就请求妈妈,把鹅的一只翅膀留下,想着晒干后也会有诸葛亮的智慧羽毛扇。

可能当时妈妈也很想把玩那扇子,于是妈妈把鹅一只翅膀切下来,用绳子挂到向阳的墙壁上,等它上面的肉晒成肉干就有扇子了。

哈哈,想到这儿言娘都想笑。

真是好玩儿童年记忆。

感觉当时傻傻的。

那时候农村用的还是座机,还没有可上网随时百度的手机,没有无所不教的某抖。

这只翅膀的结果可想而知生虫了。

最后扔到地锅火塘里,一把火烧了。

所以言娘长大后,种田流被科普了鞣制这个技术,才恍然大悟。

羊平时又不洗澡,羊毛上除了油脂,肯定还有草屑等脏东西。

所以鞣制好的羊毛,需要去除脏东西。

然后就是把短短的羊毛变成连绵不绝的毛线。

言娘不知道羊毛制成毛线的方法,但中国古人能用棉麻制成线。

虽然说羊毛和棉麻比较起来短,但毛线也粗啊。

凭古人的智慧,应该能制成吧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    新书入库
      热门小说推荐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