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因为掠夺物资而进行的杀戮非常残忍无情,但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,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分别,每个部落都是这样的,分别只在于部落够不够强大、能否抵挡住进攻。
部落可能是游动的,春夏天在这儿,秋冬天在那儿,但进入冬天,肯定得找一个定居点,这个时间段应该是比较危险的,具体要等她能够跟部落的人进行沟通才能知道。
她得尽快学会他们的语言,然后展示自己的知识——她不会太多的防御知识,也用不着是个军事专家,她只用稍微指点一下就可以保证部落的安全,打退进攻者。
她计划的还挺不错,也很有操作性,但前提得是能够互相沟通,说话都听不懂的话,那也太费劲了。
于是她立即决定学习新语言。
就从名词开始好了。
*
男人很耐心的教她,似乎明白了她是要学习他们的语言。
名词不是太难,涂莉莉在笔记本上用拼音写下发音。
树木,天空,鸟,果,花,鹿,兔。
然后是动词。
动词比较难,从最简单的“走”
、“吃”
开始学,很快就进入了短句子的学习。
但还没有学到“去哪里”
这个短句。
然后是数量词,男人使用的语言似乎还不到精准区分量词的时候,大概都是用类似中文的“个”
来计算,一个鸟,一个树,一个人,这样;数字也比较简单,在统计方面没有“零”
的概念,数字从1到10都有单独的单词表示,十进制,11是1个10加1,,25是2个10加5,以此类推,十进制是因为人的手指有10根;但没有“百”
的概念,可能是因为实际生活中数不到“100”
这么多的数量。
男人数到10个10,再往后数就数不过来了。
第17章第十天(2)
没有文字,这个很确定,男人对于她在泥地上用树枝划出的文字表示“你这到底是个啥”
。
就连象形文字都没有,涂莉莉画了一个简笔画的鸟,男人看懂了,但也没有给出文字。
这也很正常,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只有5000年而已,文字出现的历史肯定比建立城邦和国家更早,“结绳记事”
毕竟不靠谱,而且是跟“世代相传”
配套的,这意味着传承历史的人得有个好记性,可众所周知,语言作为媒介,在传输过程中都逃不开叙述者的二次创作,传了几代后,记载就会跟真实历史出入极大。
文字的出现必定是用于“记载”
,最基本的就是用于记载食物的数量,一场战斗你可以用壁画来记录,但某年秋天部落晒了多少只风鸡总不能一排排的画上去吧?人口数量也同理。
人口数量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,一个部落越大、人口越多,就意味着能有更多的食物储备,更能保护部落不被其他部落攻击。
但部落时代的问题是,人口数量其实是有下限也有上限的,下限是自保的能力,一个自然形成的、以血缘为联系的部落至少要有50人,上限不超过150人,超过150人之后,就要形成阶层才能更好管理、经营,而这时候部落也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血缘关系了。
涂莉莉绞尽脑汁询问男人,他的部落有多少人,两个人至少沟通了半个多小时,说话带比划,才让男人明白她到底在问什么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