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她的笔法和构图,都要比许眠成熟,但一个是以形写神,一个是以神写形,你说谁画得好?”
殷同尘沉默了。
文人水墨画自宋代兴起,最根本的转变就是“遗貌取神”
,用文人画中的“逸气”
来区别院体画中的“匠气”
。
苏东坡曾有诗云: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,主张以“神”
、“意”
入画为先,“形”
为次之。
故绘画贵在得其神韵,须“得意而忘象”
方为佳作。
当然,这对画家是极高的标准,亦是对鉴画者品鉴能力的最高要求。
所以晏初水给了一句不那么苛刻的结语,“兰蓝画得不差,就是价格高得不正常。”
事出反常必有妖,即便他放宽标准,也还是觉得不对劲。
“是兰秉轩做了什么吗?”
他问殷同尘。
后者摇了摇头,“我本来也这么认为,想着兰秉轩为了给女儿铺路,私下找人举牌拉高价格,可这最多是一开始,现在都两年了,上拍十几次,总这样操作而没人买单的话,不等于白白给拍卖行双倍佣金吗?所以我又去打听了一圈,兰蓝的画都是实打实卖出去的,有一家企业的老板好像特别喜欢她的画,十张里有五张都是他买的。”
“对了,兰秉轩的油画这两年也涨得飞快,今年春拍有一张《母子图》,拍了一千八百万,是听海轩最贵的一张。”
殷同尘又补了一句。
墨韵的主要业务是传统书画,虽然也有少量油画,但晏初水本人对油画市场关注不多,另有其他鉴画师负责。
听到这个价格,他果然皱起眉头。
“兰秉轩,一千八百万?”
“人家四年前是津省美协副主席,可第二年换届选举就转正啦,一路水涨船高嘛。
说起来他还是刘林的师弟呢,他卖一千八百万,刘林卖张六万的画还闹出个赝品。”
殷同尘摊摊手,感慨万千。
晏初水冷哼一声,“他现在是美协主席,画就卖一千八百万,那他退休后呢,画就一千八百块了?”
尽管艺术品市场都有水分,同人不同命的事也不少见,可卖得好的,至少也得画得好,否则,就是德不配位。
殷同尘对此倒很释然,“卖一千八百万,拍卖行的佣金就是一百八十万,卖一千八百块,佣金就是一百八十块,多少都是我们赚啊。”
要是这么算的话……也没错。
晏初水想,反正他又不和兰家父女合作。
殷同尘没看出老板心中的决断,仍在努力撺掇,“也许兰蓝的画卖得好,是买家觉得她是兰秉轩的女儿,想收藏做投资?”
艺术品除了收藏功能外,本身也是一种投资,看好一个画家就和看好一只股票一样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