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成碧懒散地评价道。
他们之所以会在这里,是因为姬文珍一纸烫金描花的邀请函。
事实上,无夏城内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,无一例外都收到了同样的邀请函。
邀请函上写着今年的尝春会,准备在苍梧山中“先师故居”
举行的消息。
给石奕武的邀请函略有不同,还附了一封姬文珍的亲笔信。
信里表达了她对曾经怀疑神龙真假的歉意,并且保证会将功补过,遵照师傅生前的心愿,将尝春会举办成一次声势浩大的惊蛰祭祀。
因此,恳请小师弟“务必携真正的天地同春出席”
。
对此,常青的评价是:“太有诚意,简直可疑。”
石奕武读完后再无二话,回头便将自己锁在了屋子里捣鼓,今早出发前,他才出现,手里郑重其事地捧着那只用蜃楼贝镶嵌的盒子。
“师傅规矩,祭祀用品不比其他,要提前十二个时辰封盒,不得再打开。”
他严肃道,“常公子,多谢你借我这食盒。”
“幸好手边有现成的,否则一时半刻,上哪里去找有仙鹤跟麋鹿的食盒?”
常青眯了眼,“我猜令师姐也是这样想的。”
这一路慢慢悠悠地走下来,到了天色将黑,还未到达目的地。
这一次尝春会不晓得怎地,居然引起了琅琊王的注意。
整个车队中,领头的正是琅琊王雕梁画栋的车辇。
那车辇远望如一座小楼,却是由二十四个美貌的白衣婢女抬着的,个个头上都束得有金环。
连无夏城商会薛头领的车队都只能隔了一段距离,毕恭毕敬地遥遥跟在后头。
如此一来,队伍的行进速度当然慢得可以。
还好明日才是惊蛰,大家各自安营扎寨,准备歇息。
石奕武倚在车前,朝山下望去,只见这一路灯火逶迤,犹如游动的长龙。
自琅琊王歇息之处,隐隐传来丝竹之声,有歌姬在唱:“才始送春归,又送君归去。
若到江南赶上春,千万和春住。”
伴着那歌声,他渐渐地乏了,在车内小几上枕着手臂,头靠着那把红梅纸伞,怀里抱着那只珍贵的食盒。
迷迷蒙蒙地要睡,却听得朱成碧在一旁轻声道:“只是为了当年跟路人的一句承诺,便守在山中数百年,蠢是不蠢?”
她的语气听起来,却又不像是在问,更像是在自语。
石奕武头顶的纸伞簌簌地抖动起来,他朦胧睁眼,望见一个半透明的身影浮现在纸伞之上,长衫束帽,是个书生模样,低了头,像是在说些什么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