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他还未来得及开口,便有一只海鸥自云层中飞来,翎羽散乱,眼神惊惶,用唯有他能听懂的语言一声声冲他叫着:“南海诸郡,尽皆覆灭。
公子,公子,麒麟血何时能到手?”
那一夜,云消雾散,海浪起伏,他们在雪白的鲸鲨背上,望见漫天繁星,犹如伸手可即。
他没能够出口的那句话,终究还是随风飘散,自那之后,再也没有机会说出。
那一个瞬间的心动,唯有星星知道罢了。
大梁崇安九年九年三月十二夜,有船运凤和青梅出海,行至泉州港外,为风暴所困,不知去向。
众人皆道终不得脱,翌日却平安归港,酒皆坠海,船员二十四人安然无恙,问之,言为海神所救矣。
第四章天地春
零
有这么一座通向深山的石桥。
时至今日,在无夏附近,例如城西南的苍梧山,或者城北的嵬嶷山中,还有着很多这样的石桥,通常都架设在山涧之上,有时旁边有着银练飞溅的瀑布,桥下还有水潭,碧绿如玉,深不可测。
石桥的两侧往往有着辟邪或者狮子形状的石雕,年代久远,俱已面目模糊,脊背上爬满青苔。
没错,我们要说的故事,就发生在这样的一座石桥上。
唐贞观年间,一个姓梅的书生要到京城科举,于夜间路过此桥。
那晚月圆如镜,他因走得乏了,在桥上坐下来休息,靠着栏杆,感叹道:“好圆的月亮。”
确实是如此。
另一个声音回应。
梅生愕然。
月光澄澈,照得他身旁亮如白昼,视野中所见,不过是荒野树林,碧潭中一注白水,草丛中虫声呜咽,却并不见那应话之人。
这梅生素来胆大,不信鬼神,此刻竟然继续感叹了下去:“如此望来,却好似个椰丝糯米的糕饼。”
那声音也言道:不错,只是阴影斑驳,恐怕是豆沙馅儿的。
梅生哈哈大笑起来。
此刻他已经听出,那声音不是来自别处,而是从桥底传来。
“实不相瞒,小生家传的,便是这做豆沙馅儿椰丝糯米饼的手艺,没曾想,在这荒郊野外,也能遇到知己!
来来来,相逢有缘,兄台可愿饮上一杯?”
他取下腰间的酒囊,朝桥下的潭中倒去。
说来也奇怪,那酒水并没有流入潭中,而是到了半空便消失了,梅生朝桥下望去,依旧是空无一物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