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点头:“相传当年司马相如在卓文君必经之路弹这首《凤求凰》,引起了卓文君的注意,两人才互通心意。”
孙策:“那这倒是一段佳话,这个司马相如很有心思嘛。”
周瑜神色哀伤:“相识是很美好的,但是后来,这人却始乱终弃。
卓文君写了一首《白头吟》给他,要与他恩断义绝。
诗中写:皑如山上雪,皎若云间月,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”
“停停停”
孙策打断了他:“这么文绉绉的我可听不来,你直接说这什么意思。”
周瑜徐徐解释给他听:“这诗是说,感情该像山上的白雪一样纯净,像云间的月光一样皎洁,对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人,我就一刀两断,毫无留恋。”
孙策质疑了:“我之前听人说书,没听说他们和离啊?”
周瑜不解:“他们没有和离,可这跟我说的有什么关系?”
孙策嘲笑:“那她这只是嘴硬,诗写的这么绝情,心里还是放不下,写诗骗自己玩呢?”
周瑜若有所思,停下了弹琴的手。
孙策武艺高强,所向披靡;周瑜长于情报和战术,通晓各方动向;鲁肃擅长外交,与各地大族交涉总能左右逢源。
三人合作无间,非常顺利。
唯一让人担心的是,总有刺客来刺杀孙策。
孙策之前一个人在江东打拼的时候,处事简单粗暴,一路杀灭豪族,没收田产,劫富济贫,放粮赈灾,虽然深得百姓拥戴,但和许多地方大族结下了仇怨。
世家豪族大多都养了私兵死士,表面上震慑于孙策的强大武力低头了,暗中小动作不断,刺客没有停过,幸而孙策武艺高强,来行刺的都做了他的剑下亡魂。
这一批又一批的刺杀实在是让孙策不胜其烦。
他疲于应付,不得不从士兵中挑选些精干的来当他的护卫。
有个叫吕蒙的小伙子,勇武过人,以胆气著称,得到了孙策的赏识,成了他的近身护卫。
第21章亢龙有悔
桥蕤死后,仲朝又接连战死了几员大将,再也没打过胜仗,领土被曹操逐渐蚕食。
袁术不得不重视起来了。
他把姬妾散去,只留了几个最喜欢的,其他的赏给各级军官。
减少宫中用度,开始想办法保障军粮。
小桥每三日就要进宫督促袁术批阅奏折。
袁术开玩笑:“你这是要做辅政大臣吗,朕封你个太傅如何?”
玩笑归玩笑,桥蕤为袁术战死,袁术自觉对不起小桥,态度很配合,勤勉理政。
周瑜带着百姓成功渡江投奔孙策的消息传到了寿春,袁术气得骂骂咧咧:“周瑜居然反了朕!
周异周尚都是怎么教的孩子,长得一表人才,居然这样混账,周家家风从此败坏了。
所幸没有重用他!”
小桥静静听着,心里知道公瑾最是温良,能逼到他忍无可忍带百姓出走,肯定是情况严重,民不聊生了。
得知周瑜投靠了孙策,她松了一口气。
她知道孙策是很可靠的,待人真诚,武艺高强,军纪严明,公瑾跟着他一定会有出路。
她安心了。
袁术从各地调集军粮,打算与曹操决一死战。
小桥提醒他:“有十万斛军粮按日子该到了,陛下是否派人去看看,免得路上出了差错”
袁术很久没出宫,想活动一下筋骨:“朕带点兵,你陪朕出去看看”
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加上旱灾,江淮粮食颗粒无收,遍地饿殍,触目惊心。
负责押送军粮的舒邵一路上见到惨剧,心有不忍,沿途把粮食发放给了灾民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