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什么?”
“为了在漆黑的夜色里,找到他们心仪的伴侣。”
“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,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……”
雍若突然想起了伊能静的那首《萤火虫》,就轻轻唱了起来,只把歌词稍稍改了一下。
“这是那个游方郎中教我的童谣。”
她对凤寥说。
“很好听的童谣。
教我唱好不好?”
凤寥将她揽在了怀里,低声说。
第83章等吧!
中秋节之后,凤寥遇刺的那件案子陷入了僵局,无法再审理下去。
袁城无论受了多重的刑罚,也一口咬定那封信与他无关,是被别人偷换进去的。
他还咬定:偷换的时间就是他被捕之后。
因为他被捕的当天早上,还曾经将刀柄里的田契地契偷偷取出来看过。
他这样的口供,就将换信的嫌疑人锁定在了凤寥身上——因为他被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刀和人都在凤寥手上啊!
按他的口供,有这个动机和机会换信的,就只有凤寥了。
又因为他一直说不清指使自己的是谁,这件案子就更加扑朔迷离。
审案的官员核查他所说的那些田契地契在官衙的留底,没有发现问题。
又反复调查袁城的身份,发现袁城的真实身份有些敏感,却也没有找到推翻他证供的证据。
据查:袁城家中本是做生意的,他自己却自幼读书,原想考取一个功名,改换一下家里的门庭。
他十二三岁的时候,他父兄卷入了皇子夺嫡之争。
因为一起影响巨大的军需造假案,他家家财悉数被抄没充公,他父兄均被定罪问斩。
袁城本人虽然没有承担罪责,可他的功名之路却被彻底断掉了——想参加科举,身家清白是第一前提,不然连考场也进不了。
再加上此案之后,袁氏家族四分五裂,袁城父亲这一支成了族中罪人,被宗族除名。
袁城在老家呆不下去,就带着母亲离开了原籍。
他母亲过世之后,他就辗转流落到了鲁南,当了五虎峰的一名山贼。
他藏在刀柄中的那些田地产业,本是他娘在家败之前偷偷攒下的一点私房。
可他家败落之后,这些产业竟被刁奴侵占,致使他们母子穷困潦倒。
他那首反诗里的“潦倒流离未觉哀,幼无父母长无财”
其实是半真半假的。
后来袁城当了山贼,才陆续将那些产业夺回来。
而那些“趁火打劫的白眼狼”
,自然也都被他尽数杀了。
案子的审理陷入了僵局,此案的风声却悄悄在京城流传开来。
慢慢地,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。
有人说:肯定是英亲王凤实买凶刺杀亲弟弟。
你想想,皇上简直是把恒郡王当亲儿子养大的。
有恒郡王在,皇嗣之位哪轮得到英亲王?英亲王对自己的弟弟,肯定是必除之而后快的。
也有人说:所谓刺杀案,不过是凤寥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,那个买凶之人其实就是他自己。
正因为买凶之人是他自己,所以他早有防范,才会在刺杀中毫发无伤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