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网

第90章(第2页)

倒也是,都已经春闱了,殿试前的临门一脚,何须再靠搭截考察学子的基本功?

能入场的都是南北直隶和各布政司的佼佼者,春闱是要从佼佼者中选出不凡者,文章见解气度取胜。

裴少淮沉思片刻,有了大致的思路。

第一题意思是人可以弘扬道义,而不是道义来弘扬人,道理很容易明白,并不算难。

裴少淮想,若是道可以弘人,岂非——学道者,人人皆可成为君子?只需广修学舍,便可处处太平?道义,终究只是一样“物件”

,取来用之则有,视若罔闻则无。

书卷中“道义”

之词常常有,但世间君子不常有。

有了主意,裴少淮下笔破题写道:“人行道而后有君子,国兴道而后世太平。”

对称上下两阙破了题意,并迅速进入论述,毫不拖泥带水。

关键字在于“行”

和“兴”

,人唯有执行传承道义,才能成为君子,于国而言亦是如此,人人是君子才能世世享太平。

第二题出自中庸,讲的是君子在他人见不到、听不见的地方也保持戒慎。

裴少淮会意一笑,这不就是自律、慎独吗?在江南游学的时候,他恰恰给小班的师弟们讲解过慎独。

果然,为人解惑,有时也等同于为自己温习。

君子做事为的是自己,不为他人,即便无人看管监督,亦可成就大事。

不求他人知晓,只求自己心安。

科考看学问,学问凭功夫,功夫靠慎独。

若无如此秉性,读书人如何度过十年寒窗?

裴少淮破题写道:“君子之行畏己知,慎独之功在心安。”

为人做事,瞒得过天知地知你知,唯独瞒不过己知。

第三道题出自《孟子》,若是只看这六个字,是破解不出任何意思的,还需回顾其前一句“权然后知轻重,度然后知长短”

,世间之物称过才能知晓其轻重,衡量过才知道其长短,于是才有了题目中的六个字“物皆然,心为甚”

少淮亦顺利破题。

破题后,回观三道四书题,裴少淮才明白了沈阁老出题的奥义——第一题重在论述治世,第二题重在论述品性,第三题则重在论述辩证。

如此三者合一,才是沈阁老想要的不凡者。

午后,举牌的考官又巡到裴少淮号舍跟前,放出两道五经题。

裴少淮的本经是《春秋》,微言大义,他将题牌中的春秋抄了下来。

其一,齐人伐山戎。

其二,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。

《春秋》是一本史书,若想破题,首先要通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    新书入库
    热门小说推荐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