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回去的车上,吴涵用半是惊讶半是钦佩的口气说道:“方木,没想到你这么厉害。”
祝老四也捶捶方木的肩膀:“以后再有什么想法,别掖着藏着,说出来,大家一起分析分析。”
方木没有说话,他的手在口袋里紧紧地攥住那张名片,眼望着车窗外渐渐深沉的暮色。
那个人,究竟是谁?
专案组对那本英文原版书和借书卡上的名单展开了仔细的调查,结果却颇让人失望。
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叫《国际经济学与国际经济政策》,作者是一个叫菲利普·金的外国人。
由于是英文原版书,借阅的人不是很多。
从那张借书卡上的名单来看,读者分别来自法学院和经济系。
原因不言而喻,除了这两个系的学生之外,很少有人会对这本英文书感兴趣。
其中,死者周军、佟倩、宋飞飞分别借过这本书。
但是从三人借书的先后顺序来看,佟倩最早,其次为周军,最后是宋飞飞。
第四个死者,就是宋飞飞的男朋友贾连博,并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上。
技术组的勘查人员仔细地检查了这本书,试图寻找密码或者暗语之类的东西,结果一无所获。
整本书就跟新的一样,只有几处被读者用笔进行了标注。
专案组内认为借书卡只是巧合的声音越来越多,经过研究,专案组决定把图书馆现有的藏书彻底检查一遍,如果能够找出其他同时记载三个被害人,甚至四个被害人名字的借书卡,就说明这只是巧合。
然而,从师大图书馆反馈的消息是:图书馆刚刚整理完借书卡,并且已经销毁了一大批。
尽管没能最终证明借书卡只是巧合,也没有人愿意再查下去了。
警方偃旗息鼓,“死亡借书卡”
的传闻却在校园里不胫而走,而且越传越玄乎。
最流行的版本是图书馆里有一本杀人书,所有借过这本书的人都要死。
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找方木,让他看看自己是否在那张读者名单上,得到答案后,面如死灰者有之,当场昏厥者有之,欢呼雀跃者有之。
某天下午,吴涵回到宿舍,恰好看到又一批人带着劫后逢生的表情离开。
方木和祝老四也在,面色不善。
“这样下去可不行。”
吴涵皱着眉头,“咱们宿舍成他妈问询处了。”
“我有什么办法?”
方木疲惫不堪地说道,“那个经济系二年级的白痴已经来了三趟了,我第一次就告诉他名单里没有他,他不信,好像我要害他似的。”
吴涵笑笑,又问道:“公安局那边有消息么?”
“没有,”
方木有点沮丧,“大概人家觉得,这就是巧合。”
“你觉得呢?”
方木犹豫了一下:“我觉得不是,这张借书卡肯定有问题。”
一直没说话的祝老四突然开口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