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北辰想,他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像个悖论。
或许它们本来就是悖论,或许是因为他是一个太彻底的旁观者,所以无论任何事情,他都能为正反面找出论点,没有信仰,没有坚持。
活像一个漂浮于世的幽灵。
长期相处的人,多多少少都能发觉他的与众不同之处。
只是他样样出众,所以在世俗眼神中拥有被优待的权利,他无需开口,就有人为他从性格等方面找出理由来解释。
而这出众的来由,很多人愿意解释为秦家父母的悉心培养,实际上,完全不是这样。
如果说程乘是自由到自私的人,秦望川在这一点上,完全与妻子是同心同路,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。
程乘只顾她自己的事业,秦望川也是一样。
只是程乘自私得毫不掩饰,秦望川则将自私标榜为魏晋风骨,他着为
情如痴如狂的那个自己,程乘的任何冷待,他都甘之如饴,因为那能证明他的深情。
而秦北辰,在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证明他们情的副产品。
秦北辰优秀,那证明他们夫妻优秀,如果秦北辰不优秀,那就证明他们夫妻优秀得无法遗传。
幼小的秦北辰,一次次努力获得父母的,一次次被忽视被拒绝。
所以,秦北辰的优秀,其实不曾受过秦家父母的培养,除了他自己的自律,如果说谁“培养”
过他,那个人其实是唐晋。
想到唐晋,秦北辰虽然累到无法勾起嘴角,眼睛里还是闪过一丝笑意。
有些人注定是温暖他人的阳光。
是因为被年幼唐晋那样崇拜地注视着,只不过是凑巧回答出了唐晋天马行空的问题,就被唐晋夸奖为无所不能,让秦北辰为了留住小伙伴的崇拜而疯狂学习。
获得知识的愉快感受,又促进了秦北辰将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保持了下来,早早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然而即使如此,因为他自身的不正常,这又成为了另一个悖论。
他在知识中获得满足,也因为过于明察而更加疏离。
他也曾试图寻找信仰。
传道说而我又专心明察智慧、狂妄和愚昧,乃知这也是捕风。
因为多有智慧的,就多有愁烦;加增知识的,必加增忧伤。
他无法崇拜任何人事,最终是不了了之。
他也过很多电影,演员模拟出角色的喜怒哀乐,恰似他的日常生活。
他发现在日本电影里,社会中最严厉的排斥,不是对恶,而是对“不正常”
,但凡是与众不同的,但凡是不能融入群体中的,即使只是不打扰他人地生活着,也必然招致最强烈的排斥与憎恨。
排斥不合格的下一代繁衍者,是每一个动物群体为了生存下去刻在骨血里的潜意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