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说光绪帝遣使李鸿章,曾至西太后处禀明,西太后立即应允。
她因安维峻参劾李鸿章,奏中连及自己,不禁愤愤,自己不肯认错,所以把老李一方面也极力袒护,并嘱光绪帝道:“他初意固不欲战,你早从他意见,也不至败到这般。
目今非他不能议和,好好授他全权,叫他去吧!”
无非因移款筑园的好处。
鸿章奉命东渡,先电商各国驻华公使,请他臂助。
各使复词,多半模棱,独俄使喀希尼力任调停,并言:日人如多方要求,有敝国在,愿代拒日本,保全中国疆土。
这样好人,普天下难得的!
鸿章得复,喜出望外,才航海东行。
不数日到了马关。
日本已派专使伊藤博文、陆奥宗光在埠头等候。
鸿章登岸,由伊藤两人邀入春帆楼。
伊藤博文掀须道:“好几年不见李伯相了。
前时在天津议约,伯相勋高望重,一呼百诺,令人犹觉心悸。
今日屈尊来到敝国,在此相叙,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。”
鸿章闻言不禁又忿又惭,老脸上面突突地热起来了。
看官阅过前文谅记得,天津和约也为了朝日的事,那时李伯爷摆着全副仪仗,去迓日使伊藤,所以伊藤有此谑词。
补十八回之所未及。
鸿章到这时光,只好任他奚落,奈心上总有些觉着,那得不面红耳热?勉强耐着性子支吾了一会。
至两下开议,鸿章先请停战。
伊藤道:“欲要停战,非把贵国的天津、大沽、山海关三处为质不可。”
鸿章不允。
陆奥道:“李伯相休要坚持,敝国兵力虽弱,夺之三处地方恰似探囊取物哩!”
鸿章道:“多年和好,为了朝鲜遂致开衅。
贵国亦应原谅一点,方好议款。”
伊藤道:“朝鲜与敝国定约,明说是自主之邦,贵国硬要认作藩属,这是贵国第一着错误。
目今战衅已开,和议一无眉目,如何就要停战?”
鸿章道:“既如此说,请贵国停攻大沽、山海关、天津三处,先行议和。”
伊藤仍然不从。
鸿章道:“今日初到贵国,心绪尚乱,且至明日再议。”
当下辞别春帆楼,自至客寓暂宿。
购阅日本新闻纸,知营口、澎湖均被日兵占住,不免失惊道:“北失营口,南失澎湖,海道统要中梗,连输运都不便了。
可恨倭人这般利害,战不肯停,和又不许。
奈何!”
连岁整繕兵防,如何到这地步。
越宿,又赴春帆楼会议。
说得唇焦舌敝,仍是一些没效,没奈何惘惘归寓。
途次,忽遇刺客,突发手枪,骨碌碌一粒弹子击中鸿章左颧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