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生的老师是巨子?”
她的软黏的童音里,全是惊叹。
墨家巨子是传说中的存在,令她骤闻后雀跃不已。
“您不是出身延陵季家吗?那可是世代鸿儒之家,为何您拜师墨家呢?”
那位姓季的西席先生笑了一下,因生活清苦,皱纹中夹杂了无尽的风霜和岁月。
他笑容平静而温和。
“我是家中庶子。”
他望向窗外,似怅然也似不悔:“年轻时爱冲动,看到一个平民姑娘受欺辱,她父亲却连状纸都写不来——你知道的,寒门读书无门。
我一冲动,去办了个学堂,想要广授学问。
此举被家族诘责,我一怒之下,干脆离家远行,因缘际会拜入了墨家门下。”
他一生抱负难平,隐于边关市镇,将毕生所学倾囊传授他人,无论富贵贫贱。
“民生困苦,我便教他们屯田节令,保他们来年收成。
边关交战,我便教他们沟渠器械,守护国门。
我这一生虽未能桃李遍天下,却也不枉。”
。
谢令鸢和郦清悟旁观,俱有些动容。
文字知识,是这个时代阶级垄断的工具。
上流为保证利益,书籍和家学绝不外传。
平民难以拜师,更遑论步入朝堂。
季先生此举,无疑是惊世骇俗,也无疑是胸怀博大。
“学问应该泽被苍生,而不应是一家之言。
你记得,薪火相授,大德永传。”
“我也曾想过,你一介女子,学这些并无大用。
但为师突然反思,也许世家宗主也曾觉得,庶子读书有何用?”
“庶子亦人,因材施教,人人皆可成栋梁,或仕或文,或农或商。
女子出嫁为人妇后,亦要相夫教子,所以若妇人才学胜于鸿儒,其子孙必成圣贤。”
“你有过目不忘之才,日后才学造诣,定胜于我。
为师希望,你能记得这话。”
他说话的神色,倒映在宋静慈清澈的眼眸里,等了半晌,宋静慈才点头。
------
在宋静慈微妙的停顿和情绪中,谢令鸢隐约觉得自己抓到了一丝缘由。
她思忖想,“季老先生诚然值得敬佩,却还是脱不开时人的观念,宋静慈天资奇高,放在现代堪称学神了吧,然而在这时,她的凌云之才,竟然只是相夫教子,把子孙教为圣贤?”
亏季老先生自己还刚刚说过,薪火相授大德永传呢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