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,在去到某个陌生的地方后,安宁会习惯性地去做一些社会调查,然后记录下来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
这个习惯跟了安宁两辈子。
在过去逃亡的三百年里,安宁去过很多地方,写满过很多个小本子。
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记录,安宁甚至拿出一个储物戒指,单独存放那些调查成果。
云溪乡周边山多,但这些山也不都是一无是处的。
安宁这些天翻山越岭地走遍了周边的山头,发现里面有七八座山头很适合开垦梯田。
安宁上辈子有个朋友是桂省的,那位朋友的老家就有成片的梯田。
梯田收获的时候,那漫山遍野的金黄还形成了一处很壮丽的景点。
安宁以前去桂省玩的时候,出于好奇,还特地向当地人请教了开垦梯田、耕作梯田以及沤肥的技巧。
关于沤肥这个事,安宁以前曾在她自己设立的开云学院中,划出几片试验田,让那些学子自己动手做实验。
实验成功后,安宁本打算在西陵国内推广这项技术。
可惜时下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低,关中又是西陵最重要的粮仓,再加上长安有昭元派在旁虎视眈眈,安宁便没敢在关中首先推行沤肥技术。
羽川大饥荒后,经过一场人头滚滚的官场大洗牌,昭元派在羽川的势力几乎被安宁拔了个干净。
安宁趁机把自己的学生们安插进去,试图把羽川当作自己变法的第一个试点。
羽川的郡尉由东宫系的武将担任。
有军队的撑腰,那些初出茅庐的开云学子们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。
在安宁被圈禁前,安宁每周都能收到羽川的新动向。
据说那些学生上任之后,跟治下的当地人相处的很好。
有些学子为了恢复生产、常常跑到地里“劝农促耕”
。
为了推广沤肥技术,那些学生还亲自动手,教那些农人如何沤肥、如何施肥。
一时间倒有点“官民一家亲”
的味道。
当地农人为了赞扬他们,还给他们起了一个“学生官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