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边疆第六天才回来,居然是让人开了一辆小货车送他回来的——没办法,他太能买了。
除了给厂里采购了两台新式木工车床,给媳妇和闺女买了一大堆吃的穿的用的,给娃娃买了一辆可以骑的三轮小童车,居然还买了一台电视机,当时国产最好的飞跃牌14寸黑白电视。
送他来的是跟他有合作的城里五金公司的人,算是人情。
尽管是领导指派,可人家司机师傅毕竟也辛苦一趟,工人们卸了货,杨边疆便给司机师傅递了一条香烟,司机挺高兴地道谢后开车走了。
工人们纷纷围着那两台木工车床看稀罕,高兴地研究了起来。
传统的木匠,千百年都是靠手工操作,用最传统的木工工具,祖师爷传下来的锯子、刨子、凿子、斧头……厂里之前最现代化的家伙,就是那台大带锯,干活主要靠人力和手工。
如今一看这两台车床,听杨边疆简单说了用途,顿时觉得各种高大上啊。
“师父,您看这家伙,可比咱用手推刨子强多了,一个机器怕不得顶好几个人工。”
李师哥拉着徐师父,介绍给他看。
“还有这东西?这个好,干活快。”
徐师父也是头一回见,看了看,一脸高兴乐呵。
几个女工则围着那台电视机爱不释手。
小镇前几年通了电,下边各村也就这一两年才通上电,全镇除了听说镇党委有一台电视机,还没听说谁家有电视呢。
这东西不光贵,一台电视机的钱搁在农村,够建起两间砖瓦房的了,关键还要票,要专门的供应券,托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得到。
听说今年春节前,镇上开饭店的张家买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,嗬,轰动啊,大半个镇子的老百姓晚上都跑去他家看电视,满满一院子人,比放电影场面也不差。
话说张家的钱是在明面上,开饭店的,大约就高调一些,说不定还故意吹一些。
而杨边疆和冯荞这两口子,有钱也闷声不吭——电视机这东西,也就是村里才通电不多久,贵是贵,可搁在他们家早该买得起。
杨边疆放下东西,就一把抱起闺女,离家好几天,他可真有点想得慌了。
“娃娃,叫爸爸。”
“爸爸。”
“想爸爸了没?”
“咿呀,唔啊。”
娃娃看着爸爸,伸出小手拍打他的脸,又噘着小嘴亲他,好像有点儿纳闷,臭爸爸,这几天你跑哪儿去啦?
杨边疆被闺女亲了一脸口水,顿时满意了,转身抱她去找好吃的,饼干糖果,还有他自己都没见过的巧克力,死贵死贵的巧克力啊,谁知娃娃咬了一口就不吃了,大约是太小的宝宝,吃不惯巧克力天然的苦味儿吧。
杨边疆顿时对这东西评价就差了,啥玩意儿巧克力呀,那么贵,还说什么进口的,结果他闺女还不爱吃。
“电视机多少钱啊?”
冯荞问。
“四百六。”
杨边疆说,“正好五金公司的人给我弄了张券,顺便就买了,不然我还想买那个进口的彩电呢,也就一千五,可是要排队,怕得等上半年才能拿到。”
“一千多买那东西干啥呀。”
冯荞说,“还不如多买两台车床呢。”
杨边疆笑,哎,还是媳妇儿会算账。
杨边疆把给她们娘儿俩买的一大包东西给冯荞,衣裳鞋袜,零食点心,冯荞的发卡和花露水,娃娃的玩具和红色小皮鞋……
“咋买这么多东西,你还真是土包子进城了。”
冯荞笑着调侃自家男人,平常也没少进城呀,“你看你买的这一大堆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