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东部的商人喜欢与齐和鲁的人做生意,而南部的商人喜欢与梁和楚的人做生意。
因此,泰山以南属于鲁国,泰山以北属于齐国。
齐国依靠大海和泰山,沃野数千英里,适合种植桑树和大麻。
大多数人以纺织丝绸为行业,喜欢钓鱼和狩猎,也做卖鱼和盐的生意。
临淄也是海岱之间的一个城市。
大多数居民慷慨大方,足智多谋,喜欢讨论,注重声誉,害怕当官,容易违法。
然而,乡村的社会氛围非常好。
大多数人都非常重视祭祀鬼魂,敬畏老人,喜欢做好事。
邹、鲁靠近朱水和泗水,有周公的遗产,所以那里的民间习俗喜欢儒家思想,注重礼仪,人们简单而诚实。
那里也有桑树,但不如齐地多。
当地土地狭窄,但人口众多。
人们节俭吝啬,害怕犯罪,远离邪恶。
邹、鲁衰落后,人们更喜欢商业追求财富,比周人更强大。
从鸿沟以东,芒山以北,砀山以北,到巨野,是梁宋地区。
陶邑和绥阳也是都。
姚帝曾经在这里建都成阳,舜帝曾经在这里钓鱼,商汤曾经在这里定都亳地。
这里的民俗也保留了先王的遗产。
民俗简单厚重,君子多,喜欢农业耕作。
虽然山川没有好处,但可以省钱,在紧急情况下努力储蓄。
越国、楚国地区有三种不同的习俗。
西楚属于淮北沛县、陈郡、汝南郡、南郡。
西楚民俗抄袭轻捷,易怒,土地贫瘠,缺乏积蓄。
江陵是古代的营都,西面与巫郡、巴郡相连,东面有云梦泽。
陈郡位于楚与夏的交界处,通过鱼盐等货物,大多数人以经商为业。
徐县、童县、取忧县一带,民俗廉洁苛刻,崇尚信义,喜欢夸耀自己,履行诺言。
彭城以东,东海县、吴县、广陵县,这些地方属于东楚。
东楚的民俗与徐县、童县相似。
临县、布县以北,那里的民俗与齐地相同。
浙江以南属于越南。
自从合庐、春申君、吴王英吸引了世界上喜欢游说的孩子后,东面就有海盐的丰富。
张山的铜矿,三江五湖的便利,也是江东的都。
南楚属于衡山县、九江县、江南县、豫章县、长沙县。
南楚的民俗与西楚大致相同。
楚国都城营后来迁到寿春,寿春也是一个都会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