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网

第十六回 上遗疏痛陈继统 改俄约幸得使才(第2页)

时已光绪四年二月了。

点醒年月,可知是部小说除褒贬外,实可作一部编年史读。

五年,葬同治帝、后于惠陵,又有一番热闹。

两宫皇太后也亲往视葬。

宫眷廷臣等更不必说。

既告窆,送葬等人一律言旋。

正在休息,忽由吏部尚书呈上一折,乃是吏部主事吴可读遗疏,由堂官代奏,洋洋洒洒差不多有一二千字。

两宫太后瞧毕,由西太后发言道:“数年前,广安曾有奏折,也是为着此事。

今吴可读遗疏,又说要明降懿旨,预定将来大统之归。

难道我等苦心,臣下尚难共喻么!”

你全是私心,有什么苦心。

东太后道:“他自称罪臣愿效尸谏,倒也是一片忠心呢!”

西太后道:“究不知他是什么死法,还要问明吏部再行定夺。”

当下召见吏部尚书,便垂询吴可读死状。

当由吏部复奏道:“吴可读实服毒自尽的。

他本奉陵工差使,卸事后,即在联州马神桥三义庙内自尽,有庙内周道士作证,州臣亦确査无误。

所以可读遗疏,奴才不敢不代奏。”

吴侍御死状由吏部口中叙明。

东太后道:“他不是奏参乌鲁木齐提督成禄么?”

西太后道:“就是他。

他是个书呆子,稍有所闻,便不管真伪,一味乱奏,所以前时曾将他降职的。”

东太后又问吏部道:“他是何处人氏,从前做过何官?”

吏部奏称:“可读籍贯系甘肃皋兰县,前时职任御史。”

东太后道:“关陇之间,有此烈士,也算是难得了。”

莫谓秦无人。

复顾西太后道:“这应如何办法?”

西太后道:“且命廷臣妥议具奏,再行裁定。”

随命军机拟旨,将吴可读原折发交王大臣议奏,王大臣们会议了好几日,想不出什么善法来。

看官,你道这种议奏,如何有这般难处?自从康熙帝建储不定,把太子允礽废了又立,立了又废,后来终被雍正帝夺去。

雍正帝惩前毖后,立密建皇储法:潜书储君名字,置匣缄封,藏诸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;至新旧交替时,方将缄匣取下,启视密旨,乃得定嗣。

自雍正至咸丰朝,一律遵行。

及同治、光绪两帝承袭大统,虽没有什么密旨,然同治帝是随驾热河,当咸丰帝大渐时方命嗣立;光绪帝乃是西太后主张,入宫即位,已在同治帝大行之后;从没有先正青宫,后践帝位。

若照吴可读原折,是嗣皇帝生有皇子,过继同治帝,就应立为皇太子,岂不是迹类建储,有违祖训么?祖制不行久矣,多方顾忌何为。

因此王大臣等不敢定议,只模糊影响的复奏上去。

独有学识优长的张之洞,职居洗马,独奏称:继嗣即是继统,惟将来皇子众多,不必遽指定何人承继,待至继统得人,即承继穆宗为嗣,庶几情法两尽,等语。

王大臣等会议数日,连此意都未想到,正是一班饭桶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新书入库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