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方法是用纸张将考生的名字紧密黏贴遮掩起来,以此避免批卷者辨认出写卷人。
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了固定的惯例。
后来又创新发明了誊录方式,安排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定等级,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。
“糊名法”
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徇私舞弊的问题,但同时也存在一个令考官感到不便之处,想要找寻刘欣的试卷并非易事,所以只能一张一张地仔细批阅,等到全部批阅完毕再查看结果。
李二陛下特别要求,三天之内务必得出结果,这数千的考生倘若都让几位大佬批阅,估计能把人给累垮,最终吏部、礼部的官员都纷纷参与了进来。
先淘汰筛选下去一部分人,最后留下大约两百份相对优秀的,由几位大儒亲自进行批阅,再由几位大儒共同挑选出更为优秀的进入复试。
经过吏部、礼部和几位主要负责人夜以继日、不辞辛劳地不停努力,最终甄选出了三十多份出类拔萃的试卷,这三十多份可是经过层层筛选、优中选优,并且经过几位主要负责人一致认可通过的。
喔!
难道你们这几位竟没有丝毫的分歧,这着实奇怪了,朕先来瞧瞧这份试卷究竟归属何人。
李二陛下伸手接过试卷,用力撕下糊名,定睛一看,整个人瞬间呆住了,就在此时,那姓名所在之处清晰地写着刘欣的名号。
“哈哈哈……朕早就预言刘欣这小子必定能够中举,只是未曾料到居然还是头名,大唐的状元呐,这下大唐首席才子的名号算是当之无愧了”
“陛下,其实咱们早就估摸是刘欣这小子了,您瞧瞧那字迹,独具一格,一眼便能知晓是他”
“陛下,您再瞅瞅试卷的内容”
李二陛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便看了起来,前面的内容他倒是未曾认真查看,只是随意地翻阅了一番,一直翻到那首诗,当即眼睛大放光彩。
瞧着这首诗简洁凝练、豪迈磅礴,情不自禁地连道了三声好。
对于刘欣的诗才,李二是深有感触的,刘欣流传于世的诗词数量不算众多,但每一首皆是上乘佳作,这一点着实令人钦佩不已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