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聊一下我所理解的逻辑,且尽量就着最简单易理解的逻辑来讲,这样总结的目的,主要也为了找到理解很多问题的关键脉络,更好学习交流。
如若部分表述如果不够专业,或者有明显偏颇,只代表个人见解。
先说股市,过去几天发生的事情,其实说明一件事。
中国市场其实不缺钱,我国居民储蓄率非常高。
中国市场只是缺少信心,以及缺一个合适的时机+点位。
我们有天量的2在空转没有进入市场,如果进入市场,足以支撑一波牛市。
而924的新政出台,官方以近乎“提供无限流动性”
的强力姿态来助推股市,有点等同是“国家队明牌喊你下场来炒股”
了的意思了,于是,引发了大量的钱重新进入股市。
只是,信心这个玩意,还是有点微妙的,股市表现和实体经济真实现状,二者还是互为因果的。
而最近几年的实体经济表现和一线体感有多难,大家都懂的。
如果本次大涨,只是股市上放了个烟花,但到头来实体经济的基本面、表现等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善,则股市表现很容易很快又会重新回到“信心薄弱”
的态势。
反之,如果股市的表现,资金的流动性跟经济发展之间可以形成正向循环,那就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,也会从长期和底层上重新带来“信心”
的改变。
所以,到底怎么理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,以及本轮新政过后,可能会带来什么?
中国经济的发展,有两个循环,一是外循环,一是内循环。
两个循环背后,也都可以通过4个基本要素来理解分析之——
政策工具、金融资本市场、产业结构供给侧现状、需求侧现状。
简单说,无论外循环还是内循环,在政策积极支持+导向明确,资本市场活跃+流通性正向,产业结构合理,同时需求侧还很旺盛的情况下,经济发展就能走上一个正循环。
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狂奔式发展,到今天,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问题,是过去的模式导致的负债率增加+产能过剩,同时经济发展增量消失,由此带来需求侧萎缩。
而中国经济外循环的问题,本质则是大国博弈+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增加,导致全球对外贸易市场持续洗牌,新的稳定秩序还需要时间来形成。
二者,基本都是“结构性调整”
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