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,“血色长滩”
可谓是通辽管理体系改革的分水岭。
陈漠化身反思怪,进行了充分总结,主要有三点心得。
说:“民间物议汹汹,沸反盈天,一曰军队畏敌如虎,二曰巡警滋扰乡民,三曰文武勾心斗角,以致郡国上下,民怨四起。
幸赖城主英明神武,投入无算,通辽虽历经百转千折,惊涛骇浪,犹能壁立千仞,破浪前行。”
据说啊,城主大发雷霆,斥责主编不尊重郡国战士和官员,言辞太过刻薄,主编被城主罚了三个月的工资。
不过,能在涛涛乱世中苟活下来的,没几个傻子。
稍微对政治有点研究的议政官和军官们都是心如明镜,月报的头版,不经领主过目是绝对不可能发出来的。
这是左手敲完右手拍,就看你懂不懂事了。
从结果看,大家都还比较懂事。
或者说,不懂事的,也就很快被淘汰了,锦衣卫的大牢里,可是隔三差五就往外抬人。
——
陈漠反思的第二点心得,可以概括为,在当前全国极低的文化水平和组织能力下,如何对民众进行有效管理。
好在,陈漠所处的夏国,是一个历史连绵不绝,先辈们进行了无数次探索的强大文明。
参考了古代,近代,现代的大量史料,陈漠搞出了一个多管齐下的复合制体系。
首先,陈漠把国民分成三大类,分别划入三个分区。
北区丘陵夹杂着山地,地力贫瘠,粮食产量有限,被划定为分封制管理区。
这里安顿的,都是属于有首领,有家族或部落体系,能够自行管理,对郡国亲和度相对较低的群体。
按领主的话说,北方靠近荆棘关,商队来往频繁,贸易昌盛,正是各大家族理想的聚居地。
在具体划分上,北一区是巴卡公国遗民,北二区是多个小郡国流亡而来的家族,北三区是杂牌兽人,矮人,精灵等国度的流亡部落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