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慧妃娘娘,起风了。”
宫婢将一件暗红色的起风给慧儿披上。
“回宫吧。”
慧儿紧了紧身上的起风,接过宫婢递过来的暖手炉,也没了性质,吩咐众人起行。
等到慧儿带着宫婢离开后,在一旁的假山后面,才冒出一个人来。
那人眼神滴溜溜一转,飞身上了屋檐,踩着琉璃瓦向徐浚亭离开的方向疾行而去。
早上朝会的时间到了,文武百官有组织,有纪律的列队而行,鱼贯似的,入了朝堂。
“有事起奏,于是退朝。”
总管太监尖锐的声音传遍了金碧辉煌的殿堂。
例行公事一般,朝臣面面相觑,就是没有一人跨出一步,喊一声‘臣有本奏’。
皇帝眯着眼,扫视文武百官,脸上没有表情。
“各位爱卿,若是无朝政要商议,那朕有一个消息要宣布。”
皇帝的声音不大,却极具威严。
“……”
皇帝有消息要宣布,朝臣哪敢有意见?
“想必诸位爱卿都知道,日前,朕为旱情的事情,愁得坐立不安,一想到若是因为旱情,而导致黎民百姓吃不饱,穿不暖,作为天子,朕甚是心痛。”
皇帝向文官一列扫了一眼,果然见到几人面露菜色,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。
呵,迂腐书生,只知道自己安身立命,什么心怀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?
“皇上如此心系百姓,实乃万民之福,我朝之幸,苍天怜见,佑我大宋!”
站在文官之首的华服男子说道: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众人跟着山呼万岁,隆隆之声不绝于耳。
徐浚亭站在金殿外,也不禁被这震耳欲聋的高呼声惊了个踉跄。
啧,形式主义而已。
徐浚亭插着手,嘴角挂着不屑的讽刺意味,心里暗骂:怎么还不召见我?外头有些冷啊。
金殿内。
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,看着朝臣服帖的样子,不免对徐浚亭这个国师愈加满意了。
这个徐浚亭不但是有几分真才实干,还有着些许福气呢!
只是牛刀小试而已,往后他的作用大了去了。
“确实苍天怜见,在这危难之际,竟能让朕寻得一位既有真才实干,又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能人。”
皇帝站了起身,环顾四周,就是不看金殿上的文武大臣,向在一旁候命的太监使了个眼色,说了一句:“传徐国师。”
“传,徐国师徐浚亭上殿!”
太监的嗓音实在尖锐,却也能切实的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。
朝臣们淅淅索索的窃窃私语,纷纷在讨论究竟是谁能如此得皇帝青睐?即便,他们早就收到了消息。
王安石默默站在文官一列,手里捧着大玉圭,似乎大玉圭上的文字格外吸引他一样,正专心致志的研读。
“这徐国师是什么人呐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