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网

第3回 勇士卒重创夷将胆 愚皇帝连中诈降谋4(第2页)

韩在熙斜了朴成哲一眼,懒得搭理他,端起酒倒进嘴里,一言不发,连看都不再看朴成哲一眼。

朴成哲并不在意韩在熙对他的冷漠,自顾自地说:“大帅,在下认为,还可以继续使用诈降之计。”

韩在熙没有任何反应,在心里说:“狗屁,你就会这一招,你以为隋军跟你一样傻呀,会再三再四地上你的当?”

朴成哲侃侃而谈,广征博引地论述他的观点,他的论述当然都是错的。

韩在熙根本就没听朴成哲的论述,只顾闷着头喝酒。

朴成哲唾沫星子四溅,说得口干舌燥,韩在熙全当没听见,一点反应都没有,朴成哲有点急了,最后说:“大帅,在下知道您不相信在下的计策能够奏效,如果您有更好的计策,大可以对在下的计策不理不睬,可是您没有更好的计策,甚至没有别的计策,试试在下的计策有何不可?就算在下的计策不成功,总也无害。”

最后这句话打动了韩在熙,他现在确实是走投无路,虽然朴成哲的计策成功的可能性连万分之一都没有,可总归大于零,降此之外,其它都是零。

韩在熙点点头:“好吧,本帅就再信你一次,派你前去向隋军的四名主将请降。”

朴成哲愣了一下,他万万没想到韩在熙会把四面请降的事交给他一个人。

他不大敢去见已经见过的李景和吐万绪,生怕二人扣住他不放,他想让韩在熙派别人去见李景和吐万绪,他宁愿负责南北两面,向苏威和王仁恭请降。

他刚要提出这个请求,韩在熙已经起身进内室去了。

朴成哲无奈,只得硬着头皮出城,他先去见苏威和王仁恭,二人接受了投降,这让他放了点心,然后才去见李景和吐万绪。

李景和吐万绪并没有扣留朴成哲,朴成哲如同捡了一条命,夹着尾巴跑回辽东城。

主将又接受了高句丽人的请降、停止了进攻,将士们可不干了,纷纷找主将说理,甚至在军营里聚众喧哗。

李景、吐万绪、苏威、王仁恭能怎么样呢,他们不能解释,只能替杨广背黑锅。

为了稳定局面,四人不约而同地传下军令:受降之事乃军国大事,皇上自有主张,从即日起,私自议论受降之事者,杀无赦。

严厉的军令管得了将士们的嘴,管不了他们的心,人人心中都忿忿不平。

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,又说有再一再二,没有再三再四,杨广也算是个聪明之人,已经上过两次当,总不该再上第三次当吧?不介,也不知道他吃错了什么药,或者哪根神经搭错了线,竟是执迷不悟,第三次派出抚降大使,还是游元。

跟着这么个主子,游元也够倒霉的,已经碰了一鼻子灰,如今又碰了一次,估计鼻梁骨差点碰折。

他垂头丧气地回去向杨广报告:韩在熙又反悔了,拒绝投降。

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反悔,杨广也生了气,命令前线的军队加大力度进攻。

将士不是机器,只要通电就工作,他们是人,是人就有脾气,每次付出沉重代价取得的战果,都被上司轻易葬送,令他们又失望又灰心。

就算拼了死命第四次把城池打坏,就能打败高句丽军吗?当官的不珍惜士兵的性命,士兵自己要珍惜,于是攻城的力度大为减弱,士兵提不起精神,中下级军官不愿逼迫士兵,就连李景、吐万绪、苏威、王仁恭四人都没心思催促。

这样打了半个月,没有取得任何新的进展。

对辽东城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,杨广有点坐不住了,于六月十一日渡过辽水,亲临前线观察战况。

杨广丝毫不认为是他耽误了战局,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前线将领身上。

他把众将召集到一起,斥责道:“你们自以为官高位显,又出身世家豪门,就想蒙骗朕,是不是?在京城的时候,你们都不愿意让朕御驾亲征,显然是怕朕发现你们胆怯懦弱。

今天朕来到前线,就是想亲眼看看你们的所作所为,杀掉你们这些人。

你们贪生怕死,不肯尽全力攻城,是不是觉得朕不能杀你们?”

这番话说得声色俱厉,众将吓得浑身发抖,面色更变。

杨广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,他的狠辣尽人皆知,他砍起脑袋来比切西瓜还随便。

众将心里这个冤呀,心说:要不是你在那里掣肘,辽东城早就攻下来了,你不反省自己,反倒怪罪我们,我们何其冤枉乎哉。

地也,你不分好歹何为地。

天也,你错勘贤愚枉做天!

最后这句话不是众将心里想的,它是《窦娥冤》里的唱词。

众将当然不知道窦娥,但我相信,他们肯定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。

众将有冤不敢诉,甚至不敢提醒杨广一句,让他简政放权。

如果那么一说,就等于说前面几次反复,都是由于杨广不放权导致的,说这话的人脑袋当时就得搬家。

杨广命何稠在辽东城西面造六合城,住在六合城里,亲自督战。

欲知杨广督战后能否拿下辽东城,且待下回分解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    新书入库
      热门小说推荐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