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两位主谋之一,也是功臣之中的佼佼者。
在李世民继位之后,杜如晦和方玄龄分别为左右丞相,任用他们为唐朝挑选贤能,制订法律等等,是最为李世民器重的大臣之一。
“陛下,随时可以开始了。”
下方的杜如晦,原本挺直的腰板,微微弯了弯,对着李世民回答道。
李世民沉吟了片刻,又虚心的朝着两人问道:“不知道两位爱卿决定怎么考核朕的这些孩子。”
杜如晦闻言,微微一笑,轻轻摆了摆衣袖,轻轻咳嗽了一下,这才说道。
“因为太子与诸位皇子公主,都年纪尚小,我和李老大人商议了一下,分成两步,第一步由善于研究论语的李老大人,考查他们论语的背诵以及注解情况。”
“其次,就由我考校他们的才华,让他们参照《诗经》,任写一篇诗词歌赋。”
李世民听完之后,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表示他们考虑的非常周到,随即摆了摆手,示意他们可以开始了。
除去早夭的老二,李恪排名第三,座位也相对靠前。
说是考核,其实与后世上课时,老师点名背诵课文差不多。
李纲随机点名,点到那位皇子和公主,然后就让其背诵哪一段论语。
这倒也不难。
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,李恪一坐到矮榻之上,就莫名得有些不敢看李纲眼睛的感觉。
果然,不管到多大,怕老师的毛病就是改不掉
他环顾四周,发现所有人都一样。
就连素闻喜爱文学的小胖子李泰,也低着头盯着身前的矮塌猛看。
就如同上面长着一朵花一样
有道是:“怕什么就来什么。”
就在李恪胡思乱想之际,李恪就听到李纲喊了一声他的名字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