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那以后,宛如每天早上下午路过那条长椅都会遇到少年,然后跟着少年一起走,也每天都没记住路怎么走。
后来,宛如与少年渐渐熟识。
因为少年没有告诉宛如名字,宛如就擅自给少年取了个名字,叫阿祈。
阿祈当时只是哭笑不得地问了问为什么取这个名字,宛如回答:“有个词语叫祈愿你知道吧?我一直觉得这个词语很美好,但叫阿愿怪怪的,叫阿祈就不错。”
阿祈回了一句:“你一定看了很多书吧,积累不错,语感也很好呢。”
宛如自豪地拍着胸脯:“那是!
而且我不仅看书,还写书哦!”
阿祈饶有兴趣地问能不能把故事讲给他听。
宛如就大方地说可以啊。
当时的宛如才写了四千字呢,有空就写四五百字,每次半小时,光算天数也有八九天了,写到一千字就发出去。
而那时,也还没有析笛这个男孩。
后来宛如跟阿祈讲到这个男孩的时候,并没有告诉阿祈,“析笛”
的“析”
是分析的析,并不是他想的那个有点女孩子性格的夕阳的“夕”
。
不知道为什么,宛如给男孩子取名字,总是喜欢用与“斥”
字很相近的“斤”
加部首,虽然阿祈的“祈”
字那么美好。
时间过得挺快。
宛如和阿祈长高了不少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