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事要特办,最紧要地便是,如何在现有规则框架之内,尽最大可能地腾转挪拿,把事情给办成了。
两校联上并非不可以。
但涉及到的最现实一个问题,就是陆一帆能否在两边学校,各领一份津贴补助,同时享受,两边学校既有的在校生一应福利待遇。
说白了,牵扯到了钱,问题便是可大可小。
可一旦处置不妥,被人较了真,当成重大贪腐问题给捅上去,那就绝对要吃不了兜着走。
陆一帆自然没心思偷这个机。
本来他还打算高姿态一把,两边的津贴待遇统统不要。
毕竟他往后,每个月都能在文工团,领一份80元钱的高工资,有这么一份高工资保底,两边学校各28元钱的最高级别助学津贴,对他当然就属于可有可无的啦!
二位校长却不同意他的高风亮节行为。
事情一码归一码,他这个超级联校生,如果操作得当,往后两校还打算照此旧例长期联办下去。
甚至二位校长已经私下谈到,如果在陆一帆身上效果非凡的话,今年夏天新一届的考生入校之时,他们还准备尝试着搞个联校生尖刀班,专门筛选那么人、七八人,或者十二三四人,好好地特事特办一番。
好家伙,这是将原来历史线上,科技大学1978年首创的天才少年班设想,变换思路大挪移在了超级联校生之上。
联合两边大学的优质资源。
理当是能够培养出那么一小撮超优人才。
如此,岂不美哉。
因而对于陆一帆的高风亮节,不肯生受两份助学津贴的行为,他们铁定是要严厉反对的啦!
说难听点,人无利不贪早。
古代大军攻城,尚且有重金悬赏骁勇敢死之士,以为攻城先登敢死冲锋队。
真有想法,想要把两校间的超级联校生制度给发扬光大下去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