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这道光影是我的私心,利用建筑空间的光影关系,在特定的时刻,阳光会投射在这里,让室内的人达成对光的短暂私有。
朝圣的意义也许在于均衡,平等,普适。
平等洒向每个人心中的光是广和泛的,但也是遥不可及的美好。
所以我借助物理空间,将无法触及的距离化为近在咫尺的实质,所谓停日,就是此意。”
白念说到这,下意识看了下章以苓的,好像没什么表情。
她抿抿唇继续讲述。
“当身处这个私有空间时,日光被空间表达为凝聚、锐利和纯粹,从广泛的概念变成面壁者最触手可及的实体,这就是我试图赋予空间的价值——私有日光,一瞬永恒。”
白念话音落尾,教室里静得出奇,她轻轻压下频率略快的呼吸,转头等待老师们的点评,没看注意到门外有道身影,轻轻转身回了章以苓的办公室。
不知道是哪位老师拍了下手,打破了凝滞的空气。
悬浮在空气中的湿气仿佛也活动开来,在白念手上凝成细密的汗。
她看见章以苓眼睛里含着欣赏的笑意,向她点了点头:“大一最珍贵的不是科学性和合理性,而是探索的可能性。”
余下几位老师也接连阐述了自己的看法,其中不乏对白念大胆创新的欣赏和勇于表达的赞扬。
结束时白念向老师们鞠了个躬,松了一口气,后知后觉的开心盈满了呼吸。
所有人评审结束,在她准备收拾画筒离开时,章以苓叫住了她:
“白念。”
他引着白念回了自己的教授办公室,给她倒了杯温水,温和一笑:“看得出来你是真心喜欢这个专业,有没有兴趣选我做专业导师?”
建筑系的专业导师会在大二时确定,一位老师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,对初涉这个专业的小孩们提供多于课堂之外的指导和咨询。
建筑不像其他专业,书本上的知识只能打好基础,远远够不上思维拓展和理念传承的度。
这里的专业课堂是圆桌形式,老师学生坐一起,谈论,交流,互动。
所以晋大建筑系每年招收的学生也不多,一届就三个班级,统共不过数十人。
好的老师如同长辈,也如同朋友。
而章以苓,面前这位笑容温和而低调的中年男子,不仅在学校里德高望重,更是近年华国建筑届的领军人物。
白念在入学前已经翻阅过他诸多作品和著作,并且深深认同他的设计理念,入学后最喜欢的课就是章以苓开设的大课堂,她总是抱着笔记本,听得格外专注。
章老师一向是专业导师的大热人员,而他每年选定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——
白念脑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砸得懵:“章老师……”
章以苓笑眼弯弯:“怎么,不愿意吗?”
白念连忙摇头:“没有。”
稳了稳情绪,她缓缓开口:“我高三暑假去过您在云城举办的设计展,您那时说的‘少就是多,多就是少’我一直记忆深刻。
我从高中开始就决定了要学建筑,您的作品和书我都反反复复看过,您…您甚至是我报考晋大的最大动力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