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修根本不理。
我是个有尊严的皇帝,宁死也不会向叛臣低头。
高欢无奈,好话说尽你不听,那就兵戎相见吧。
可是元修现在领着大军堵在河桥南侧,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,如果硬攻河桥的话可能要费一些力气。
高欢没打算硬攻河桥。
河桥毕竟太窄,不适合大部队展开,在这里浪费时间和资源没意义。
黄河长得很,就算孟津这段风高浪急不好行船,但只要往上下游多走点路,水流平缓可以渡河的地点有很多。
六月二十六日,高欢组织部队开始分批渡过黄河。
元修从来没打过仗,根本没有跟高欢过招的资格。
他得知高欢不按常理出牌,直接绕过河桥从侧面杀过来,大脑立刻就短路了。
现在死守河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,下一步怎么办?
元修手下的大臣们也乱成一锅粥,有建议他去投奔南梁的,有建议他去荆州找贺拔胜的,有建议他去关中找宇文泰的,居然还有不开眼的建议他君王死社稷,纠集人马去跟高欢拼命。
元修快疯了。
枉我平时对你们那么好,关键时刻没一个能出来替我排忧解难的。
其他建议都不靠谱,唯一可行的只有去关中。
就在元修还没最后拿定主意的时候,六月二十七日晚上,他突然得到报告说元斌之跑回来了。
元斌之就是葛荣叛乱时期,在邺城造反的那个安乐王元鉴的弟弟。
元鉴的叛乱被源子雍平定后,元斌之跑到了葛荣那里。
葛荣被灭之后,元斌之又归降了朝廷。
虽然有这些前科,但元斌之毕竟是皇族出身,不仅没被追究,元修继位之后还把他当作心腹来培养,任命他为左卫将军、骠骑将军,封颍川王。
前段时间,元修刚把元斌之派出去跟斛斯椿、长孙稚一起守卫虎牢关。
结果元斌之跟斛斯椿互相争权,谁都不听谁的。
斛斯椿好歹有城府,能忍就忍了,但元斌之是个浅薄的人,做事根本不计后果。
他见自己说了不算,一气之下弃军跑回洛阳。
跟元修说高欢的军队已经全部抵达黄河南岸,马上就要杀到洛阳,再守虎牢关已经没用了。
你不是不听我的么?那咱们谁也别想指挥了。
元修这回彻底崩溃了。
他顾不得别的,立刻带着南阳王元宝炬、清河王元亶、广阳王元湛等皇室亲王领着五千骑兵冲出皇城,暂时驻扎在瀍西(chánxī,今洛阳市瀍河西岸),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。
可是就过去一个光杆皇帝也不行,领导班子还是得尽量多搬一些过去。
于是元修同时派人把斛斯椿、长孙稚等人调回来,连同朝内的官员一起到瀍西集合,陪着自己一起去关中。
大家知道皇上要逃,顿时人心大乱。
现在很明显元修已经失势,再跟着他肯定也没啥前途,于是当天夜里官员们就跑了一多半,连元亶、元湛也偷偷溜回了家。
元修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了,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吧。
第二天,也就是六月二十八日一大早,元修带着手下的大臣和禁卫部队离开洛阳,狼狈逃往长安。
元修和高欢之间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君臣斗争,最终以元修的失败逃亡宣告结束。
元修的这次出逃,标志着昔日强大的北魏从此分裂,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长达十几年的较量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