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武道修“宗师”
,儒门修行的就是“圣人”
。
但可惜,炼一口浩然气容易,以浩然气呵斥妖邪也不难。
但能以浩然气修成“圣道”
,炼成圣道真灵的,可谓少之又少。
自儒门大兴以来,唯董仲舒一人靠着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
与汉武帝以“太一符诏”
敕封,成为与大宗师、6地神仙比肩的“圣业”
。
其余大儒都只能摸到圣道的门槛,与真人、宗师相等的“贤哲”
。
这一格位,卡死千年以来的所有大儒。
著《论衡》的王充,另辟蹊径以字道入圣的王羲之,前些年刚刚病逝的文坛巨匠韩愈……
所有人都只能升格贤哲,修成儒道真灵,却无法更进一步列圣。
为此,儒门内部对如何列圣,也有了诸多分歧。
有人致力于开辟新的学说,创造治国之论,成就一派祖师。
有人养浩然正气,以正气法入圣。
还有人从书法、诗歌入手。
……
根罗万剑与杨玉所观,眼前这位书生所行的“化圣”
更偏向实修一脉。
养浩然气,炼圣人剑,斩尽妖邪。
而儒门二十八脉,有八脉流派都是这一路子。
可更细致的,罗万剑就瞧不出来了。
他对儒门大体思想有认识,可对儒门各个流派的了解,却无法细致入微。
而杨玉不同。
杨玉自小接触大儒们,对儒门各脉思想了如指掌。
这书生刚出剑几下,他就闻出他这一脉的味道了。
只是碍于罗万剑颜面,杨玉不好直言,只能推脱从名剑瞧出来的。
杨玉缓缓吟诵:“列星随旋,日月递炤,四时代御,阴阳大化……”
“天论剑法!
天行有常,大道自然,”
罗万剑恍然大悟,“竟然是荀子派的人?他们这一脉可避世许久了。”
人性善恶之论,儒门争论千余年。
随着赵太祖推崇孟子之学,荀子学说自然被冷遇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