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网

第187章 澶渊之盟的深层逻辑(第2页)

【事实上也是如此,汉朝若非有诸吕之乱、七国之乱,这些内耗的话,不用等到刘彻时代,更早的就能打败匈奴了。

【李世民更是等不及,渭水之盟刚过三年,唐朝就出兵灭了东突厥,将颉利抓到京城跳舞。

【说到底,中原农耕文明的生产力远在草原游牧民族之上,时间永远站在中原这边。

辽国若非占据了燕云等地,也不可能维持了二百多年。

【值得一提的是,在曹利用带回澶渊之盟的具体协议条文后,赵恒还以为条件是三百万,一度面露难色。

而在得知仅仅只是三十万后,他很爽快地就签了字,同意了盟约。

【而辽国方面则整整拖了五天,高层扯皮了五天,最后才由萧太后拍板,极不情愿地在条约上签字画押。

【这说明了,其实这份盟约在辽国大部分人看来,条件太低了,否则辽国的高层也不必扯皮了五天之久。

【既然这份盟约很值,那为何现在一提起澶渊之盟,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很耻辱呢?】

【这是因为,如果澶渊之盟如果只是临时条约的话是很赚的,但是作为长期的和平条约就不太好了。

【居安思危,这不仅是个人的想法,更应该是国家的想法。

孟子也说过: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
【但偏偏,北宋此时的统治者赵恒并没有察觉到水面下的威胁,反而认为和约已订立,天下就太平了,因此还张罗着主动前往泰山封禅。

【这要让李世民知道,不知会做何感想。

当年李世民和颉利渭水订盟,明面上可是没有输送任何利益的,可李世民还常常以为耻辱,并努力奋进,最终三年后报仇雪耻。

【而赵恒只是用钱财换来了表面的和平,却沾沾自喜,自以为功。

【不仅赵恒本人高兴,大臣们也是极力鼓吹皇帝的英明,当时的宰相王旦赞叹道:“国家自纳契丹和好以来,河朔生灵方获安堵。

虽每岁赠遗,不及百分之一、二。

【然而实际上呢?王旦所说的只用几个县的税收就解决了问题,花费的还不到军费的百分之一,却只是当下的情况。

【真正的威胁辽国没有消失,反而是更加肆无忌惮。

宋仁宗时,趁着宋朝和西夏开战,辽国趁火打劫,以军事威胁加外交手段,又要求增加岁币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    新书入库
      热门小说推荐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...

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