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也不算辜负。”
神宗忽然道,“你在秦凤对王韶偏袒得太明显了。
李师中没有弹劾你,但你是朕派去地方开展市易务的京官,并不需要介入地方官场;你倒好,几个月的时间,把秦凤路经略安抚使本人得罪了。”
“那是因为李师中并不支持王韶的工作……”
“那你也太过强硬!”
神宗的神色一沉,“朕罚你从明天起在宫中抄写经书,反省反省。”
新荆又一愣,然后恍然醒悟,面露喜色。
神宗沉着脸,曲起手指敲了敲桌子。
新荆连忙压住了表情,换上了沉痛反省的面孔:“臣一定认真抄写。”
他之前就在考虑带些佛经回去。
神宗这是相当于变相让他有机会接触皇室藏书了,一般人哪有这样的待遇。
他在大宋西北边陲准备要盖起的也是佛寺。
宋天圣八年十二月,西夏建国之前,党项德明就曾派使臣去宋朝,求赐佛经一藏;那时候,佛教就已经成为党项王室的重要信仰。
而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,宋景祐元年十二月又,向宋求赐佛经一藏;并在宋宝元元年,遣使诣五台山供佛宝;还6续修建了高台寺和数十丈高的佛像图。
西夏人修建高台寺的目的就是贮藏大藏经,当时他们是请回鹘僧人在寺内将经文译为西夏文。
如果新荆有机会多抄一些北宋皇室藏经带去秦凤路,西夏人必须慎重考虑一些文化或者信仰影响的问题。
不过太过贵重的藏经,他应该没资格接触。
新荆此时有些沉不住气,看向神宗道:“陛下……”
神宗叹了口气,道:“本来考虑让你抄《圣无量寿经》或者《七佛赞》,但既然是要抄了带走,那就还是《大中祥符法宝录》或者《新译经音义》更好……这几部,很少被抄录,也很少离开京城。”
“官家考虑得周到。”
新荆道,“臣明白了。”
很少被抄录、很少离开京城,也许是因为翻译它们的人是惟净大师。
宋太宗赵光义曾在太平兴国八年颁下诏令,选择了五十名少年人学习梵文,学成之后任译笔受;而这五十人中,才华最为卓著的便是惟净,他在众少年中脱颖而出,赵太宗对他很是器重,大中祥符二年赐“朝散大夫光禄卿”
。
惟净从此专心担任翻译佛经的工作,号光梵大师。
光梵大师惟净,俗家姓李,正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从子。
……
“你抄写后,可以带去秦凤。”
神宗唤回了新荆的思绪,道,“朕也有一份手诏,需要你一并带去。
王韶虽受查,但不应耽误开边;蕃部内乱,难道不是招抚的机会?!
让他自己好好琢磨!”
新荆忍不住又笑。
这手诏看似是对王韶的批评不满,实际上是对李师中等人的敲边鼓。
这一次王韶招抚蕃部的进程迟缓,可以说有李师中等人刻意阻碍的成分;如果神宗这手诏下去之后,王韶的工作仍无法开展,挨批的将是李师中他们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