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妈将手里的药草递到了迹天涯的手上,用行动代替了回答。
她拍了拍迹天涯的肩膀,又捏了捏在迹天涯身边站着的,呼噜那的厚厚手掌。
说道:“睡不着,起来看看。
顺便送送你们。”
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。
迹天涯看到阿妈脸上那难掩的疲惫,再看看手里那捆根茎处仍挂着新鲜泥土的药草。
瞬间明白了什么。
鼻子有些酸。
他深吸一口气,压抑一下心中涌起的情绪,侧过头,不再去看阿妈的眼睛。
“你俩都出来了,谁看孩子呢?”
迹天涯对阿妈身后的魏荷说道,试图转移一下话题。
“柳叶照看着呢。”
魏荷随口答道,:“这些药草是阿妈这几天拉着我给你们准备的。
气候刚转暖,采集到的不多。”
“白车轴草。”
不知何时又爬到了迹天涯肩膀上的白,在他的耳旁低语道:“安神镇痛,清热凉血。”
涉水一事,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类来讲,一直就是一件凶险异常的大事。
这也是为何那么多国学典籍里,都会对关于人类涉水的事情大书特书。
在《周易》里,凡遇涉川之爻,也多为吝咎之词。
若不是是担心去路会有未知的大河阻挠,他们也不会等到原有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,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艰难时,才决心前去探寻和开辟新的适合耕作的平原地带的。
离开是一定的,就别浪费太多的时间花在道别上。
最后听了一句阿妈的嘱托后,迹天涯怕太多的儿女情长动摇了出征的决心,便示意魏菏带着阿妈早些回去休息了。
当然,他也不想阿妈最后的视线,是自己孩子离去的背影。
迹天涯扫过眼前族人们那一张张质朴而坚毅的脸庞后,便带上这群勇士踏上了征程。
将身后的富饶,留给了他们的孩子们。
距离人类有历法以来的第一个清明,还剩下七天。
站在滦水河岸,望着三面尽是宽近三百米的拦路的河水。
迹天涯思绪万千,直到真要涉险之时,才又想起了阿妈临行前的嘱托,“吾儿此行或远,理应勇往直前。
奈何此身只一并无二,还需小心千万。”
他回过头,看了一眼身后的族人们。
历经七日风霜洗礼的脸庞上,表情依旧是来时的坚毅模样。
迹天涯深感责任重大,他明白,此刻的族人们,都在等待着他渡河的命令。
需要过去的才是险阻,否则它就仅仅是条河而已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