黛玉点点头,道:“你是个精细人,考虑很周全。
你看着他怎样?可知他家况现今如何?”
杨柳叹了一声,便将她与赵公子相遇之事告知了众人。
原来那日杨柳受了寒气,终日咳嗽不止,致使无法照管店铺,只得退回后院歇息。
一个叫荷儿的绣娘听杨柳咳得严重,便提议杨柳去医馆看看,说是临街有个新开的医馆,叫“济人堂”
,是个赵姓的年轻大夫开的,虽说年纪轻轻,医术却是高明,药材又很实惠,每日都有很多病人前去瞧病抓药呢。
杨柳乍一听了个“赵”
字,几年间已渐渐封存的记忆又悄然苏醒过来,心中顿时一动,不由问了一句:“你可知那赵大夫的名讳?”
荷儿摇头道:“这就不甚清楚了。”
俄而又道:“不过大家都知他不是本地人氏,好似是从扬州来的。”
杨柳一听到“扬州”
,心中更是打了一个激灵,也说不上为何,只觉得自己非去那家医馆瞧瞧不可了。
待照着荷儿的话寻得那家医馆,见果真是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,杨柳足等了半个时辰,方轮到她。
杨柳在那大夫对面坐下,那赵大夫为她诊了脉,不惮烦数问其情,之后诊断是时气所感,又说也不是什么大病,让她安心。
接着开了方子,说照着药方子吃三两天药,也就好了。
杨柳本欲问他姓名,却终究是开不了口,因药也开了,后面还有病人在等,也不便久留,便只得回去,只想着下回找人打听看看。
杨柳正欲离座起身,孰料那大夫突然说了一句:“听姑娘口音,好似苏州人氏。”
杨柳一怔,抬头看着他,又点点头,说道:“大夫好耳力,我正是苏州人。”
稍顿了顿,又道:“我听赵大夫也不似京城口音。”
赵大夫含笑道:“姑娘耳力也不错。
我是扬州人氏。”
杨柳霎时也顾不得许多,忙试探问道:“赵大夫可识得扬州赵昌庭?”
一面细观赵大夫的神情。
只见赵大夫愣了一愣,继而说道:“正是亡父。”
杨柳只觉脑子轰地一声,便似炸了开来。
那一路寻人的坎坷,寻人无果的绝望,如山洪暴之势漫延开来。
一时只觉眼前一黑,便似坠入深潭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黛玉游红楼请大家收藏:()黛玉游红楼更新度。
之后的事不消细说,二人定是相认了。
原来这赵公子之父赵昌庭,本是在苏州任职,在苏州知府旗下作一个小小官员,六年前,因受不了官场黑暗,又不想被人利用,故向上呈明提早告老还乡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