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母又留刘姥姥住一两天再去,说是明儿带她去园子里逛逛。
凤姐见贾母喜欢,也忙留道:“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,空屋子还有两间。
你住两天吧,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。”
贾母笑道:“凤丫头别拿她取笑儿。
她是乡屯里的人,老实,哪里搁的住你打趣她。”
说着,又命人去抓些果子与那小男孩儿吃,又问叫何名字,刘姥姥回道:“叫板儿。”
那板儿怯生,又不敢吃。
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,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玩去。
刘姥姥吃了茶,便把些乡村中的所见所闻说与贾母听,贾母益得了趣味。
宝玉姊妹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,自觉比那些说书先生说的书还好听,也是听得津津有味。
只听刘姥姥说道:“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,每年每日,春夏秋冬,风里雨里,哪有个坐着的空儿,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,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。
就像去年冬天,接连下了几天雪,地下压了三四尺深。
我那日起得早,还没出房门,只听外头柴草响。
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。
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,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。”
贾母道:“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,见现成的柴,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。”
刘姥姥笑道:“也并不是客人,所以说来奇怪。
老寿星当个什么人?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,梳着溜油光的头,穿着大红袄儿,白绫裙子——”
刚说到这里,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,又说:“不相干的,别唬着老太太。”
贾母听了,忙问怎么了,丫鬟回说“南院马棚里走了水,不相干,已经救下去了。”
贾母听了这话,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,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。
贾母唬的口内直念佛,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,足看着火光熄了方领众人进来。
宝玉依旧忙着问刘姥姥:“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?倘或冻出病来呢?”
贾母道:“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,你还问呢。
不说这个了,再说别的吧。”
宝玉听说,心内虽不乐,也只得罢了。
贾母又叫刘姥姥讲来,这刘姥姥十分会看人脸色,因此番明白不能沾这个“火”
字,故又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,说道:“我们庄子东边庄上,有个老奶奶子,今年九十多岁了。
她天天吃斋念佛,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:‘你这样虔心,原来你该绝后的,如今奏了玉皇,给你个孙子。
’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,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,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,哭的什么似的。
后果然又养了一个,今年才十三四岁,生的雪团儿一般,聪明伶俐非常。
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。”
这一席话,实合了贾母的心事,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黛玉游红楼请大家收藏:()黛玉游红楼更新度。
这刘姥姥,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,其也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。
刘姥姥无疑是一个绝对的聪明人。
她的聪明体现不在于精通治国安邦,也不是擅于吟诗作画,而是懂得审时度势、察言观色和趋利避害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